德城概况

德城区位于山东省西北部,北依京津,南靠济南,是德州市中心城区、主城区。1994年12月撤市设区,现辖新华、新湖、广川、天衢、运河5个街道,二屯、黄河涯2个镇,境域东西最大距离9千米,南北最大距离29千米,辖区内常住人口为69.62万人。

拥有世界文化遗产—京杭大运河南运河德州段和苏禄国东王墓等文化遗迹,“黑陶烧制技艺”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先后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、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区、全国社区服务工作先进区、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、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、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、全国素质教育示范区、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、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区、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等荣誉称号。

查看详情>
历史沿革

【政区沿革】 夏、商、周三代,本地属有鬲氏之国。春秋战国时代称鬲邑,属齐国。公元前221年,秦统一中国,郡天下,置鬲县,属齐郡,后改属济北郡。西汉时代,鬲县为青州平原郡。新莽时期属安定公国。东汉时代属青州平原郡。西晋时代属冀州平原国。东晋时代分属后赵、前燕、前秦、后燕、南燕,为青州平原郡。南北朝时代属北魏、东魏、为冀州安德郡。556年废鬲县,并入安德县(今陵县)。

隋开皇六年(586),于旧广川县(今河北枣强县境)东80里,原鬲县地另置广川县,先属冀州,后属德州。601年,为避太子讳,改广川县为长河县,属平原郡。

唐武德四年(621),长河县改属德州(德州治安德县)。742年改属平原郡。758年复属德州。809年,移长河县治于白桥。815年,移长河县治于河东小胡城(今德州市区)。

查看详情>

【位置】 地处东经115°45′~117°36′,北纬36°24′25〞~38°0′32〞,山东省西北部,冀鲁交界处,全国交通枢纽。东至德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,南至平原县、武城县,西至德州市运河经济开发区、河北省故城县,北至河北省吴桥县。德城区人民政府驻新湖街道东方红西路1378号。电话区号0534,邮政编码253000。

  • 地区生产总值
  • 工业增加值
  • 固定资产投资
  •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
  • 进出口总额
  • 公共财政预算
  • 居民收入
社会经济和发展 查看更多>
跑驴

跑驴,又称毛驴、小黑驴、小毛驴。据考民间文艺《王小赶脚》,如今跑驴表演形式之一的“单驴”仍然是套用了《王小赶脚》的程序和基本动作。据记载,德州的跑驴1930年(民国19年)始见于德州城郊马庄村(现德城区新华街道办事处马庄居委会)。该村村民袁福生(1908年生)时年22岁,赶马车结识了德州驻军23师的军人刘长河;刘对《王小赶脚》很精通,由于二人爱好相投,遂结为至交,共同探讨将这一民间文艺形式进行整理改编,使之成为一个有故事情节有人物形象的民间舞蹈。于是,他们将原来代驴的马鞭改为扎制成型的“毛驴”,让扮演女角的演员将“驴”挎在身上,给观众以人骑在驴上的感觉;演员的双腿则在“驴”下裙围之中模拟毛驴跑动。男演员则将原来手挥的马鞭改为生活中赶驴使用的短皮鞭,鞭头上系有鞭稍,用力一抽“啪啪”炸响。袁福生凭着自己多年来熟悉牲畜的动作和挥鞭赶车的经验,再加上在老家练就的一身拳脚功夫,他把人的勒嚼、着鞭和毛驴的扬蹄、尥蹶、撒欢、闹性等动作模拟得活灵活现、惟妙惟肖。欢跑中见功夫,细微处亮绝招;创造出了一套生动鲜活的舞蹈动作,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跑驴舞蹈艺术形式。德州民间传统文艺形式众多,高跷、舞狮、老汉推车、跑旱船等相映生辉,而跑驴以其形象逼真、生动活泼则倍受人们喜爱。因此,常演不衰,传承至今。

查看详情>
传统美术剪纸

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和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,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。其载体可以是纸张、金银箔、树皮、树叶、布、皮、革等片状材料。根据考古其历史可追朔到公元六世纪,甚至更早。在过去,人们经常用纸做成形态各异的物像和人像,与死者一起下葬或葬礼上燃烧,还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仙所用供品的装饰物。现在,剪纸更多的是用于装饰,也可为礼品作点缀之用,甚至剪纸本身也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。

查看详情>
传统舞蹈水兽旱船

旱船,顾名思义,即“旱地行船”。用竹竿扎成方形框架,长约200厘米,宽约100厘米,顶子及边沿用彩绸或花布扎起来,色彩艳丽,引人注目。下边沿挂着约80厘米高的白布围,白布围上画着翻涌的浪花和船体。乘船着为一妙龄少女(一般为男扮女装),扎丝带、挂丝绦,戏装打扮。表演时,将旱船用丝带挂在乘船者的肩上,双手提旱船框架,走云步,轻盈前行。旱船旁伴有持杆撑船的青年,戏装打扮,服饰颜色与乘船者相异,在旱船左右两边来回穿梭表演。以二胡、板胡、唢呐、锣、鼓、镲等为伴奏乐器,说、唱、跑船相结合,串十花或串八花具有浓郁地方色彩。辖区内以桥口街的旱船最为有名。

查看详情>
传统舞蹈高跷

德州高跷的表演队伍包括:领伞(指挥,2-3人轮换)、乐队(3鼓6锣)、演员(16人,分8对)。演员阵容庞大、角色齐全(戏剧中的生、旦、净、末、丑均有)而且有名有姓有根有源,表演各有情节各有绝活,这是德州高跷的一大特色,也是它几百年来长演不衰的根本所在。由于历史的原因,高跷的表演者都是男人,但从所扮演的角色来看却是10男6女。

查看详情>
传统美术双彩画

中华民族自古就是继承与创新、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典范。我的双彩画就是两种久远画种的继承与发展的结晶。 蛋壳拼贴部分的技法,就是久远的镶嵌艺术的运用,同时也继承了蛋壳在漆画中应用的传统。蛋壳的出现,填补了天然漆调制不出纯白色的空缺,在很多人看来, 白色蛋壳及它的肌理产生的工艺装饰视觉美感很难被取代,蛋壳镶嵌工艺在漆画中的运用及它的审美价值更高。

查看详情>
传统手工技艺京胡

京胡,也叫胡琴,最早也称“二鼓子”,是中国的传统拉弦乐器。18世纪末期,随着中国传统戏曲京剧的形成,在拉弦乐器胡琴的基础上改制而成,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,是中国传统戏曲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。作为京胡主要伴奏乐器,它的制作工艺是非常复杂的,是几代琴师们不断探索和总结的一门技艺。就单说它的用料就十分讲究,粗细、长短、节数都必须合适。竹子因环境、气候、日照、雨淋及伴生植物影响的不同,形成特殊的外形和不同的特征,有阴阳脸、龙抱竹、芝麻花、鳝鱼黄、玉带竹等几十种,但真正的好料却不很多,有时一堆里也挑不出几根像样的。

查看详情>
万亩桃园

2002年开始建设。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。山东省服务业发展重点项目。鲁西北最大的旅游观光生态园区。德州市十大旅游景点之一。配套设施完善,生态环境优美,集餐饮、住宿、观光娱乐于一体。位于德城区黄河涯镇,北和德州市中心城区接壤,东起黄河故道,南依马颊河,西与武城县、河北省故城县隔运河相望。京沪铁路、105国道、101省道和幸福大道纵贯南北。园内建有桃花源酒店和垂钓、果蔬采摘等多处景点。

查看详情>
妇女儿童中心

始建于1987年。原名德州市儿童乐园,1998年更名为德州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。集校外素质教育、儿童娱乐、大众休闲健身于一体的公共活动场所。位于德城区湖滨大道西侧,植物园景区南侧。占地104亩(约6万9千平方米)。园区内建有幼儿园、少年儿童挑战游戏空间和轮滑馆,设有太空漫步、淘气堡等15项中小型儿童游艺项目,设有大众健身区域和星光路、莲池晒月等特色景观。园区树木成荫,鸟语花香,湖景相映,风景宜人。

查看详情>
人民公园景区

前身是豆腐巷陈家花园。始建于1958年。位于德城区东风路南侧,向阳路东侧,解放路西侧。经过续建和完善,成为集园林景观、动物观赏、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型公园。占地170亩,其中水体面积60亩。2008年5月1日免费对市民开放。 园区的园林建筑,一山、一榭、两廊、五亭、八桥分布掩映在浓荫翠柏中,连接贯穿公园水系,构成整个景观的骨架结构。标志性建筑--水榭,建于1959年,仿苏式建筑,平台临水围绕低平的栏杆,供坐憩凭依,建筑的面水一侧是主要观景方向,既可在室内观景,也可到平台上游憩眺望,与水平面景色相协调,水景配合得宜。

查看详情>